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报道

中国质量(上海)大会上,专家们如何谈认可?

时间:2017-09-21 09:09:49 点击: 1157 次
 

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大会已落下帷幕,硕果累累。大会同期举办的几个分论坛也是异彩纷呈。认可作为重要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在本次大会期间成为中外专家口中的“热词”。分论坛“全球质量挑战的答案”和分论坛“认证认可助力质量提升”的主题就直接与认可相关。下面,小编就和各位读者分享一下分论坛上各位专家的精彩观点。

 

促进世界互联互通

——分论坛之“全球质量挑战的答案”

 

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质量领域100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从世界通行做法来看,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既是政府发挥监管职能的技术支撑,也是实施国际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加快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加快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合格评定体系。

 

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9月15日上午的中国质量(上海)大会开幕式上发出“坚持互联互通,共同夯实质量基础”的倡议,他表示,“我们愿与各国同仁一起,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推动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方面合作,加强质量基础建设,推动跨国跨区域互联互通,共享质量基础最新成果。”当天下午大会“分会场二”专门以“全球质量挑战的答案: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为主题,邀请国内外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在促进质量提升和国际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重要性。

 

各国都重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两千年多前,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华夏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繁衍不息的基石。两千多年后,中国政府聚焦国家质量基础(NQI)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海市质监局副局长陶永华表示,国家质量基础是提升质量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加强国家质量基础建设已经被业界普遍认为是推进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从上海市的实践来看,国家质量基础建设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上海通过立法保障,政策规划,制度执行来推进国家质量基础的建设,经过长期的投入建设,目前呈现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技术实力日趋雄厚,支撑工业转型发展能力持续加强,参与国际活动能力显著提升的局面。

 

以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中的标准为例,目前上海现行有效的地方标准有744项,34项团体标准已经登记,有2.7278万条企业标准网上备案和自我声明,有143个国家级,824个上海市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展开,“这些都为增强上海市的优势产业竞争力,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社会公共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陶永华表示。

 

不仅是地方,中国在国家层面也非常重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刘洪生认为,标准作为国家质量基础之一,可以通过解决“一致性”问题在国际贸易方面实现便利化。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指出,计量是贸易达成的基础,标准是建立最佳贸易秩序的基本准测,认证认可是推动贸易便利化的有效手段,检验检测是判定符合性的有效工具

 

同中国一样,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俄罗斯全俄光学与物理研究院院长、欧亚计量合作组织主席克鲁蒂科夫·弗拉基米尔表示,俄罗斯非常重视计量工作,在计量保证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欧洲认可合作组织主席托马斯·法克拉姆也指出,欧洲之旅基础设施对欧洲国家乃至全球质量基础设施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标准协会首席执行官霍华德·科尔专门谈及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框架,尤其是其中标准的角色,认为标准在现代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

 

质量基础设施便利全球互联互通。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是加强国家质量基础建设的另一项重要作用。据了解,认证手段已经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定位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证认可也是国际上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

 

近年来,认可与互认制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采信和利用,支持监管、促进贸易、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基础作用得到了不断增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主任、国际认可论坛主席肖建华表示,国际认可论坛(IAF)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旨在通过运行全球认可多边互认制度,增强合格评定相关国际标准和制度规则在全球实施的一致性,促进贸易便利化,其愿景是“一次认可、一次检验检测认证,全球接受。”

 

肖建华介绍说,我国实施集中统一的国家认可制度。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统一体系,共同参与”的组织体系,认可相关利益方代表共同参与对认可政策制定、认可工作运行的治理。目前,CNAS签署了12项国际多边互认协议,认可机构达22个国家,其中一半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一步深化了认可国际合作,为我国检验检测校准认证结果取得广泛国际承认搭建了能力信任的平台。

 

托马斯·法克拉姆指出,国际互认的、全球共建的质量基础设施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竞争,便于商贸往来以及促进产品和服务的自由交易,从而增加社会利润和人民福祉,给世界各国人民每天创造出高质量的新生活。

 

“质量基础设施投入对于帮助质量提升至关重要,中国目前在这方面展现了极大的领导力,在加强自身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帮助我们来应对未来的质量挑战。全球的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应对新的质量挑战,促进全球的便利和互联互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贸易、投资和创新司司长伯纳多·卡尔萨迪拉·萨米恩托说到。

 

传递信任的力量

——分论坛之“认证认可助力质量提升”

 

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世界公认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其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进入质量时代,那如何发挥认证认可的作用助力质量提升?9月15日下午举行的中国质量(上海)大会“分会场五”专门以“认证认可助力质量提升”为主题,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质量提升背后“认”的力量碰撞会。

 

“传递信任,服务发展,是认证认可的本质属性和核心作用。伴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认证认可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认监委副主任刘卫军说,认证认可是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交往的桥梁纽带。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发挥认证认可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我国积极参与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为全球认证认可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刘卫军把认证认可比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通行证”。他表示,国际认证界遵循一个共同原则,争取“一个标准、一次检测、一次认证、全球通行”,所以获得这样一个证书,产品就能在国际市场上有一个很好的竞争力。

 

到底认证认可是如何助力质量提升的,会议现场来自企业、行业以及地方、技术机构的代表纷纷现身说法,用实际经历和实践探索给质量提升“认”的力量上了一堂生动的案例教学课。

 

“在充分借鉴‘德国制造’‘瑞士制造’等经验做法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构建了以‘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核心的‘浙江制造’公共品牌建设制度体系,以认证联盟形式开展‘浙江制造’认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这种以‘标准+认证’的做法,符合国际惯例、国际规则,是一条市场化推进品牌建设的新路子。”浙江省质监局副局长陈振华以“浙江制造”的探索为例,分享了浙江省的创新实践。

 

陈振华透露,“浙江制造”的探索实践过程中的主要做法是做高标准、做严认证、做优品牌和做强共治,通过对符合高标准、高质量要求的浙江企业和产品通过第三方进行认证,让一大批高端浙货共同形成市场与社会公认的高端区域公共品牌。“浙江制造”目前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品牌建设制度体系,逐步引导企业和产业走向价值链、产业链的中高端,有效提升了浙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市场认证是传递供需两端信任的桥梁,是提高品牌权威性和公信力的重要手段。品字标‘浙江制造’摒弃政府评定的做法,坚持让‘消费者用脚投票’,通过引入权威性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品牌评价工作,走社会评价、市场认可的品牌发展之路。”陈振华自豪地说道,“浙江制造”已经成为高质量的象征,凡是在市场上看到有“品”字标识的产品,就意味着遇到了高质量的浙江产品。

 

除了地方,认证同样对企业、行业的质量提升立下汗马功劳。“认证认可工作是重要的质量技术基础,大船集团开展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等多个认证,打造了管理体系认证,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忠深有感触地说:“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已然成为大船集团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30余年的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大船集团切身感受到管理体系认证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改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每一次的认证审核经历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印象和切实的改进。”

 

“建材检验认证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质量技术基础工作,关系到建材生产的质量控制和建设工程的质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材检验认证工作从无到有,不断发展,为建材工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燕认为,检验认证为国家重点工程质量保驾护航、助推“一带一路”建设与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行业绿色发展、促进行业及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检验认证是质量的守卫者、转型升级的推动者。

 

不仅在国内,国外同样十分看重认证认可对质量提升的助力作用。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理事长、NSF国际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凯文·洛表示,通过标准、认可和认证改进食品安全。瑞士公正行(SGS)集团石化事业群全球高级执行副总裁阿利姆·赛义多夫则以汽车行业为例,阐述了全球燃料相关认证助力中国汽车制造商进入全球市场。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生飞认为,认证认可工作的主体是认证检测机构,是认证认可的供给者;认证认可要助力质量提升,首先应该提升认证认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质量,即提升认证检测机构本身的工作质量。“行业组织在提升认证认可供给质量方面责无旁贷,可以大有作为。”他建议,引导认证检验检测机构公正执业,提升供给侧公信力;正面引导,引领发展,提供供给侧质量信息;科研标准引导,改善认证认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建平台,研讨提升认证技术,提升认证供给能力,让社会组织是质量提升与质量共治的重要力量。

 

姚燕也建议,各检验认证机构整合资源,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创出属于我国检验认证行业的民族品牌,并成为国际一流、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实力的、综合性的检验认证机构。

 

美国质量学会(ASQ)国际部总裁安德鲁·贝恩斯则分享了一份ASQ的质量形势研究报告,根据报告他专门给中期企业的质量提升提出了几点建议:质量不仅是一项合规成本,而应当视为一项投资来“投资质量”;从质量基本原理开始,只有在得到最高管理层人员的承诺后才能取得成功,通过参与审核和认证过程来协助管理层;通过和其他标杆企业的对比,借助认证的力量提升质量水平。

 

来源:中国质量报


更多>

中心承诺

为了保证实验室顺利完成认证/认可项目,根据认证/认可项目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与相关规定的文件要求,我中心将为实验室提供认证/认可项目的咨询服务。在此作出如下承诺:
1服务质量保证承诺
2服务过程保证承诺
3服务结果承诺
4额外服务承诺
更多>

国际互认

国际实验室认可
合作机构
国际认可论坛
亚太认可合作组织

微信公众号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标准说明

本中心标准文件主要来源于“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 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开发布,仅供内部交流学习使用,推荐各实验室至发布机构下载、购买正版源文件。

关闭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北京洪兴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万达广场D座17层 邮编:101100
  电话:400-888-5295 传真:010-53519616
京ICP备160510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3002号